對于RFID來說,要實現在全球范圍的“布局”,
讓不同企業生產的RFID產品能夠互相兼容、
促進RFID技術普及、實現RFID產業貿易自由,
一門通用的“標準”顯得尤其重要。
▲圖源自網絡
建立標準體系以促進RFID 產業標準化成為全球矚目的一個目標。
RFID標準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統一標準,解決編碼、通信、空中接口和數據共享等問題,最大程度地促進RFID技術及相關系統應用的普及。
RFID標準體系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RFID丨技術標準
主要定義不同頻段的空中接口及相關參數,包括基本術語、物理參數、通信協議和相關設備等。
RFID丨數據內容標準
主要涉及數據協議、數據編碼規則及語法,包括編碼格式、語法標準、數據符號、數據對象、數據結構和數據安全等。
RFID丨性能標準
涉及設備性能測試標準及一致性測試標準,主要包括印制質量、設計工藝、測試規范和試驗流程等。
RFID丨應用標準
主要涉及特定應用領域或環境中RFID的架構規則。
其中,編碼標準和通信協議(通信接口)是爭奪比較激烈的部分,兩者構成了RFID標準的核心。
現在國際上的RFID標準大部分都是由ISO、IEC兩個組織共同發布的,因此稱為ISO/IEC 標準。
▲ISO/IEC 標準
如今在全球建立起具有一定影響力的RFID標準體系的六大組織分別是ISO/IEC、EPCglobal、UID、AIM、IP-X、NFC Forum。
目前,ISO/IEC18000、EPCglobal、UID三個空中接口協議仍在完善中。
這三個標準相互之間并不兼容,主要差別在于通訊方式、防沖突協議和數據格式三個方面,而技術上的差距并不大,不過ISO/IEC的RFID標準大量涵蓋了EPC與UID兩種體系的標準。
ISO / IEC
ISO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EC是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兩者都是全球非營利性標準化專業機構,二者聯合發布的標準稱作ISO/IEC標準。與其他組織相比,ISO/IEC的公信力極具權威性,該組織下設多個分技術委員會從事RFID標準研究,并對RFID的多個頻段都發布了標準。
EPCglobal
EPCglobal由國際物品編碼協會GS1發起成立,GS1(Globe standard 1)是由EAN International 改名而來。EAN原身是1977 年成立的歐洲物品編碼協會,在1981年改成國際物品編碼協會,2002年UCC(美國統一代碼委員會)和ECCC(加拿大電子商務委員會)正式加入EAN,2005年EAN改名為GS1。GS1是全球公認的負責研發推廣條碼技術的國際組織,致力于推廣全球商務語言EAN.UCC系統(在中國被稱為ANCC全球統一標識系統,簡稱ANCC系統)。
EPCglobal是一個中立的、非營利性的RFID標準化組織。EPCglobal由EAN和UCC兩大標準化組織聯合成立,它繼承了EAN、UCC與產業界近30年的成功合作傳統。EPCglobal網絡是實現自動即時識別和供應鏈信息共享的網絡平臺。通過EPCglobal網絡,提高供應鏈上貿易單元信息的透明度與可視性,各機構組織將會更有效運行。通過整合現有信息系統和技術,EPCglobal網絡將提供對全球供應鏈上貿易單元即時準確自動的識別和跟蹤。
ISO/IEC標準中有關860-960MHz頻段的標準直接采用了EPCglobal Gen2 UHF標準。
其中,EPCglobal Class1 Gen2(簡稱C1G2或Gen2)標準,是EPCglobal從2003年開始研究的第二代超高頻RFID核心標準。Gen2規定了由終端用戶設定的硬件產品的空中接口性能,是RFID、Internet和EPC標識組成的EPCglobal的網絡基礎。Gen2協議標準具有更安全的密碼保護機制,它的32位密碼保護比Gen1協議標準的8 位密碼更安全。在管理性能方面,Gen2的超高頻工作頻段為860-960MHz,適合歐洲、北美、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無線電管理規定,為RFID的射頻通信適應不同國家與地區的無線電管理創造了全球范圍的應用環境條件。
EPC標準體系的空中接口協議規范了電子標簽與讀寫器之間的命令和數據交互,它與ISO/IEC 18000-3、18000-6標準對應,其中UHF C1G2已經成為ISO/IEC 18000-6C標準。
UID
UID全稱為泛在識別中心(Ubiquitous ID Center),成立于2003年3月,是日本T-Engine Forum下設的RFID研究機構。日本泛在識別中心制定RFID相關標準的思路類似于EPCglobal,目標也是建立起從編碼體系、空中接口協議到泛在網絡體系結構的完整標準體系,但每個部分的具體內容存在差異。為了制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RFID標準,日本UID制定了uCODE編碼體系,既能兼容日本已有的編碼體系,同時也可兼容國際其他的編碼體系,由泛在識別碼(Ucode)、信息系統服務器、Ucode解析服務器和泛在通信器四部分構成。主要采用的頻段是2.45GHz與13.56MHz。
UID的RFID標準體系在我國的RFID業界應用不是很多,在全球影響力也遠不如ISO/IEC和 EPCglobal的RFID標準體系。
AIM
AIM全稱為全球自動識別組織,成立于1999年,在全球有13個國家及地區性的分支;AIM是可移動環境中自動識別、數據搜集及網絡建設方面的專業協會,是世界性的機構。AIM曾指定通行全球的條碼標準,現在也推出了RFID標準。
2004年11月,AIM與美國計算機行業協會宣布合作發展RFID的第三方認證。
目前來說,AIM在RFID方面的影響力遠不如EPCglobal。
IP-X
IP-X也是一個射頻識別標準化組織,為中性主權國的第三世界標準組織;組織成員以非洲、大洋洲、亞洲等地的國家為主,主要在南非等國家推行。
NFC Forum
NFC Forum由包括惠普、萬事達卡、微軟、NEC、諾基亞、恩智浦、松下、三星、索尼等在內的主要移動通信、半導體、消費類電子產品公司于2004年發起成立,是一個非營利性行業協會。
NFC Forum正式定義了NFC的技術架構,其宗旨是通過開發基于標準的規范,確保各個設備和各項服務之間的互操作性,鼓勵使用NFC Forum的規范來開發產品,并面向全球市場推廣NFC技術,從而推動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
請繼續瀏覽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或點擊右邊下載: RFID讀寫器和應用方案PDF電子版彩頁